人员错误的整改措施就是培训?太粗暴了
- 2021-12-03 08:14:00
- 卡瑞法
- 转贴 3860
许多企业在偏差调查时,常常把根源归为人的错误Human Error。而对于人员的错误,整改通常就是做个培训。
完事?真的有效吗?是不是太粗暴了?我们来看看:
1. 行动错误(Skill-based errors)
例1:本来是要关反应罐海底阀的,结果弄成了开启,造成跑料,收率损失;
整改措施1:对人员进行操作培训,避免开错阀门。
整改措施2:在海底阀门处做“开”与“关”的标识;通过设计使得关阀门的按键只需要按一次即响应,开阀门的键需要按两次或者输入密码才能启动。
例2:本来是要关加碱罐的阀门的,结果错误操作成了开阀门,物料在碱性条件下降解,杂质不合格。
整改措施1:对人员进行操作培训,避免开错阀门。
整改措施2:安装根据罐内溶液的pH自动开关碱液阀门的装置。
例3:本来滴定结果读数是15.30ml,结果记录上写错了,写成了5.30ml,造成疑似OOS。
整改措施1:对人员进行操作培训,避免记错数据。
整改措施2:关键读数双人复核,操作人和复核人每人分别读取和记录;或者,购买自动滴定仪,自动记录滴定结果。
以上范例,整改措施1和2,哪个会更有效?
像这样的错误,是属于行动方面的错误,它可能是无意的。他本身知道该怎么操作,可是,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造成错误。你说,培训,能绝对避免错误再次发生吗?还是,以避免人的错误操作为方向来对操作系统进行设计、关键操作设置双人或双次输入控制、输错报警等措施,才能够有效避免错误发生?
主观错误,包括决定错误和认知错误。
例1:SOP说这里要加酸约250升,至溶液的pH2.0-3.0。我直接加了250升进去,结果发现pH已经1.5了。(规则描述模棱两可,或者依照惯例来做操作决定,导致结果出错)。
整改措施1:培训。
整改措施2:修订SOP,以溶液的pH2.0-3.0来描述,必要时可以加上加酸的大致范围,而不是又规定加酸量、又规定pH范围;安装在线探头,在加酸阀门旁实时监测pH来控制加酸量;安装根据罐内溶液的pH自动开关酸液阀门的装置。。。
例2:SOP说这里要加酸约250升,至溶液的pH2.0-3.0。我决定先加200升进去,根据pH结果再适当补加。结果200L酸加进去,溶液pH已经1.5了。我不知道该怎么办,所以,又扔了一公斤氢氧化钠进去,结果把物料破坏了。(遇到异常情况没有经验,以为过酸了就加碱好了,这种认知导致做出错误决定,造成错误结果)。
整改措施1:培训
整改措施2:除了例1中的那些措施以外,还可以:做一些以前在此步骤曾经发生过的问题汇总,遇到异常问题时的正确处理方案等,将这些信息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沟通;还可以做一些小册子:如果怎样 ,应该怎样。。。
1和2的情况,只是一些错误,由于有意或无意而造成。
而3,则是违规,是明知而故犯。虽然这种故意违规,有常规性的,和例外性的。
例1(常规性、形势所迫性):批准的产品注册工艺是二十年前的,产品是从其它企业转让过来的。如果按原工艺生产,根本做不出来。但如果不按原工艺生产,申请变更需要漫长的时间,还不一定能够获批。。。反正,我先说我按原工艺做的吧,我保证没有质量风险就好了。我按指南要求慢慢完善变更研究和申请。。。
例2(例外性、形势所迫性):我知道产品要等检验全部完成、受权人放行后才可以出厂销售。可是,那,现在市场供应非常紧张,我要是等今天下午产品检验完,再审核放行出厂销售,客户今天就不可能收到货,会耽误客户的排产。反正今天就到期了,反正产品到了客户那里还要再检验,反正放行审核、检验报告、发货只写日期,不写时间,那这段时间市场紧张时,我就提前那么一丢丢发货吧。。。
你看,对于这种类型的人员问题,更加不可能只是培训就能达到效果。那么,应该怎么办呢?
F分享了下面这个图:
F说 ,之前看过GSK的human error,类似于这个图,只是去掉了范例和控制措施。
这个图让我叹为观止——对人员的错误问题分析得如此细致、系统化、简单明了。翻译如下:
它同样将人的错误分为行动方面的错误、主观方面的错误、违规。更有价值的是,针对每种类型的错误,它给出了可以考虑的控制措施,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培训。
在这篇文章中,很系统地分析了人为因素的错误。这让我知道了瑞士奶酪理论,在这里分享给大家:
5. 瑞士奶酪——错误模型
在这个错误图表的基础上,F谈到并跟我分享了PDA的这个指南:《CAPA根源调查,简单明了》。
从这份三百多页的指南中,我又学习到了瑞士奶酪模型:
公司组织架构管理、对事件的监督管理、前提性管理和操作管理这四重管理,都是有漏洞的奶酪。当四重管理的漏洞正好对在一条线上时,人为的错误就发生了。
以数据完整性管理的本质这篇推文中的“仓库发货数据造假”为例来看看:
从错误操作这个层面来说:仓库没收到检验报告就发货,这是行动错误,也是例外违规;
从行为前兆这个层面来说:环境因素方面,市场供货紧张。
从组织影响层面来说:公司和客户达成了一致,在出检验报告的当天,让客户收到货。这是企业管理层认可的组织文化。
当四重防御的漏洞重合时,错误发生了。
所以,如果只调查到仓库未按要求根据检验报告书、放行单发货,就推定是仓库的人员错误,你不可能建立真正有效的CAPA。